“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一阵温热的风吹来,盛夏就此开启。小暑时节,天地间阳气充盛,但湿热也盛。盛夏时节,不少人离不开空调,因此虽外界阳气旺盛,人体培育阳气的时间却少了,体内的寒湿更多,阳气也更容易受损。所以此时应注意利用天时之便,适时地外出活动,振奋体内阳气,把体内郁结的寒、湿等阴毒排出来。盛夏时节湿热较盛,易流汗,活动时要注意预防过度出汗和中暑。
一、户外运动,避免过度出汗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顺应天时,运动升阳,符合“春夏养阳”的中医养生观念。但要注意,人体适当流汗可将寒湿排于体外,过之则体内正气亦会耗损,导致抵御邪气的能力下降。因此夏季的户外运动,当以“避暑”为第一,避开11时至14时的高温时段,运动后注意及时补水,以免过汗而伤正,还要避免汗后吹风着凉。
日常按摩穴位也可帮助消暑保健,可选择活血通络、清热解表的合谷穴,以及疏风泄火、明目止痛的头维穴。
二、常在室内,需要适度出汗
有些人长时间处于室内空调环境,没有出汗,寒湿无法排泄。建议可在室内进行功法练习,令身体微微出汗即可,以调动身体的气血运行,振奋阳气,同时有利于健脾提气、强筋壮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瑜伽、拉伸、八段锦、太极拳等皆可。
此外,还要注意冷热交替时的保护。从炎热室外直接进入温度较低的室内,毛孔仍处于扩张状态,体表正气随汗出而耗损,身体更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应擦干汗再进房,避免冷风直吹,并适时添衣。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