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汽车报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陕西汽车报

“拼命三郎”的创新创效妙招
发布时间:
字号


  好流程是降本增效的万能之钥。
  在越野车装配厂生产一线,有这样一个扎根十余载的“拼命三郎”。他以创新为刃、匠心为尺,书写着“匠心打造 铸就精品”的动人篇章,他就是内饰车间二班班长——张超。
  2024年5月,车辆订单如潮水般涌来,张超所在班组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肩负起N5-N9工位“瓶颈关卡”。
  面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张超没有丝毫退缩。他化身产能指挥官,以线平衡理论为“作战图”,用ECRS法做“手术刀”,对生产流程和逐一工序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突然,他把目标锁定在了安装某个零部件需要六道工序上……他蹲在装配线旁,目光随着装配伙伴的动作移动。当看到第17次重复安装某个零部件需要六道工序时,他的眉头皱成了麻花,那些多余的拧转、起身取工具、调整角度动作,就像生锈的齿轮拖累着效率。
  他把班组员工叫到休息区,用记号笔在白板上画出工序流程图,“你看,装这个卡件要先拿A扳手,再换B夹具,来回转身三次,这不是浪费时间!”老李凑过来说:“干了十年都这么干,还能咋改?”张超沉默不语,掏出随身携带的零件模型,开始模拟操作路径,一个新设想在他脑海逐渐形成。
  三天后,张超抱着自制工装夹具出现在车间。这个由铝合金和弹簧组成的“怪东西”,看起来像变形金刚的手臂。“试试这个!”他对工友小李笑着说。只见新夹具一卡一拧,原本需要两分钟的工序竟在半分钟完成,零件卡合时发出清脆的“咔嗒”声,像极了乐高拼对时的悦耳声响。老李凑上去仔细端详,突然拍了下大腿:“嘿!这不就跟咱们小时候玩的组装玩具一个道理?”
  在批量试用阶段,当第100个零件通过新工装安装完成时,他发现平均耗时从120秒压缩至45秒,零部件损坏率从5%降至1.2%。
  他在众人夸赞声中,快速掏出笔记本记下:“下周给夹具加装防滑纹路,进一步提升稳定性。”
  在越野车装配厂,张超就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班长。他在热火朝天的流水线旁,将“因为工作,所以快乐”的工作理念融入到铸造精品的每一个工序,用心、用情将文化的凝聚力转化为加工人的精神食粮,成为了推动文化落地的创新践行者。
   越野车装配厂 李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