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春风掠过枝头,紫雾般的楸树林便在记忆里苏醒,而藏在树影深处的窑洞,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乡愁。
我出生在三原县柏社村,小时候村里的人家基本都是住在地下窑洞,成片高挺笔直的楸树林遍布各处。进村后只听见欢声笑语,却看不见房屋与人影,“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便是这里独特的景象。
柏社村有两样宝——成片的楸树和冬暖夏凉的窑洞,因栽种有5万多株楸树,被称为“楸树王国”。从我记事起,到处都是楸树的影子。高大繁茂的楸树遮天蔽日,村落被掩映在天然的绿色屏障中,形成十分幽静的村落。在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微风荡漾下一切显得那么的静谧而美好。
春天一到,淡紫色的楸树花争先恐后地在枝头绽放,像一串串小喇叭,朝着天空吹起了春天的歌。微风拂过,花瓣轻盈飘落,拂过脸颊,带着丝绸般的凉意,落在地上铺成一层紫色的地毯,行走其上,连鞋子都沾染了芬芳。
楸树是柏社村的霓裳,而窑洞则是藏于地下的灵魂。村子里的窑洞皆为下沉式,从地面俯瞰,四四方方的院子犹如下沉的四合院,四周拱形窑洞深约7-8米,其中一孔带坡度的窑洞通向地面,是进出的入口。院中的水井,既能在大雨时泄洪排水,又能在干旱时提供水源。
窑洞受外界气候影响极小,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冬日,北风呼啸,窑洞里生个小火盆,暖意裹着家人的欢声笑语,在四壁间流淌。夏日,骄阳似火,窑洞内却沁着凉意。柏社村的窑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里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以地窑为主的村子也都相继盖起了砖瓦房和楼房,很多地窑长期无人居住逐渐坍塌,只有一少部分还保留了下来。
近几年,村里搞起了乡村旅游,不少外地人听说我们这有楸树和窑洞,都特意跑来打卡。看着游客们对着楸树花拍照,在窑洞里体验生活,我心里既骄傲又感慨。骄傲的是,我们村里的宝贝终于被更多人知道了;感慨的是,原来在我眼里普普通通的楸树和窑洞,承载着这么多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每次回到柏社村,站在楸树下,望着窑洞,儿时的记忆便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一一闪过。楸树年复一年花开花落,窑洞默默守护着一代又一代村里人。它们不仅是家乡的风景,更是刻在游子骨子里,挥之不去的乡愁。
质量管理部 何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