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汽车报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陕西汽车报

第02版 二版
第02版 二版:
2024年度陕汽控股先进集体事迹
发布时间:
字号
  集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集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四新”重要指示,聚焦“2035战略”,不断开创“三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是筑牢党建引领根基。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协助公司党委开展党委会、组织主题教育读书班。牵头系统性修订《党委会议事规则》等文件,督导各级党组织落实“第一议题”“三重一大”制度。二是统筹保障巡视工作。牵头制定“联络保障工作方案”,制定“巡察、审计、财务监督问题整改情况专题报告”。对照省委巡视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方案,建立“任务分解+过程督导+整改销号”全链条落实机制。三是以高效服务赋能发展。建强文稿支撑,完成职代会报告等综合材料100余篇,优化公文流转流程,年处理收发文2000余件;做实精细保障,统筹1000余人次公司级接待任务,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30余项;强化培训提能,举办“深化协同、管理创效”培训活动,覆盖500余人,进一步推动企业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陕汽进出口
  陕汽进出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集团“2035战略”及出口销量目标,着力攻坚重点市场,2024年出口业绩实现新跃迁,出口同比增长9%,首次突破6万辆。在中国重卡出口行业市场份额达到21.02%,较2023年提升0.73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刷新历史最好业绩。深化“一国一车”策略,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全年发布了56个区域市场专用价格册,涉及车型691款,出口市场整体配置化率提升至51%;X5000销量占比30.49%,X6000已交付至19个市场。打造高质量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厚植。新签约110余家售后网点,在菲律宾和马来支持渠道设立了呼叫中心;建立健全“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组建4个服务培训小组,全年累计培训110场。着力夯实团队建设,优化新员工培养模式,开展SHACMAN培训大讲堂和业务专题培训;深化三项机制改革,营造团队良性竞争氛围,充分调动团队活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物资采供中心
  物资采供中心围绕集团工作方针,构建起“四维协同”供应链管理体系,有力支撑集团16.7万辆年度产销任务。优化布局共铸品牌竞争力,聚焦“战略+优选”供应商体系,完成84类核心子品类战略地图布局,深化供应商质量分级管理机制,月均零公里PPM<549。深入推进采供-设计联合降本模式,实现采购技术降本12.97亿元。“四同”赋能共创价值竞争力,实施"四同"战略合作,与供应商共建32个联合创新项目,在采埃孚inside系统、复合空气悬架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创新驱动共塑市场竞争力,协同各战略伙伴打造"好牵挂"系列产品,实现主挂制动一致性、高度协同性及360度盲区检测等技术突破。联合开发智能座舱、轻量化电池框架等项目,为X5000E、M3000E新能源车型批量交付提供核心支撑。数智升级共保交付竞争力,上线SCM2.0智能系统一期,实现订单智能化、库存精益化、协同数字化。实施“预测+储备”计划模式,提升订单预测的准确性。实施次日上线资源16小时前置入库机制,国内订单制造周期压缩至10.75天,出口周期缩短至10.69天。

  汉德车桥
  汉德车桥坚持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在集团正确引领下,全年产销桥总成80万根,同比增长8%,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获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率先完成全领域产品的电动化转型,实现全系列电驱桥产品领先上市,电驱桥销量同比提升100%。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外销收入占比已达三分之二,创下历史新高。加快打造智能制造标杆,针对多品种需求,在焊接、装配、涂装等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升级,实现降本增效,全年人均产值同比提升2%、降本超1000万元,获评卓越级智能工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形成“三级九类”创新管理体系,2024年公司表彰各领域、各层级创新项目千余项,创新创效1.8亿元,创造价值为历年之最。持续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才结构由“枣核型”向“哑铃型”转变,精准激励价值创造者;通过创新工作室培养、技能比武练兵等方式,持续提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024年实现劳动生产率66.8万元/人,同比增长14%,创历史新高。

  大同专用车
  大同专用车紧密围绕集团年度方针和纲要,以“四个以保”为行动指南,全年产销各类汽车817辆,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深耕市场,调整营销策略,退出负边际贡献产品,成立大同市“晋创谷”底部换电重卡联合运营中心,为客户提供“底盘+上装+补能+金融”一体化方案,实现订单251台、交付126台;开展“以旧换新”“头挂一体”新业务。交付124辆自卸车,实现大同市新能源环卫零的突破。强化管控,修订制度8项,优化流程24个,建立议定事项督办机制,完成率91.2%;通过工艺优化、技术降重、模块化设计等,降本约130万。制定实施系统化培训,开展培训69次,“两周一讲”培训课堂16讲;健全创新机制,52个小微创新项目落地实施,殷军磊创新工作室获得创新基金30000元。以人为本,解决职工“急难愁盼”10项,开展文体活动10余次,为33名员工申领技能补贴41000元。

  2024 年度陕汽控股卓越创新团队事迹

 陕汽·中集一体化产品开发创新团队

  陕汽·中集一体化产品开发创新团队,践行“同设计、同验证、同攻关、同发展”的设计理念,围绕“节能、安全、轻量化、智能集成”四个维度,经历700余天昼夜奋战,实现一体化功能匹配、集成控制、高度集成及信息融合共3次技术迭代升级,开发主挂一体阻力优化技术、主挂一体全方位防护技术、主挂信息交互技术等53项一体化核心技术,其中29项行业独有,实现111-1249元增值溢价,已在节能、安全、智能集成等领域取得独有领先优势。团队还在进行一体化4.0产品开发,不断创造客户价值、引领行业发展。陕汽中集双方秉承同传递、同设计、同生产、同调试、同交付的商业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整车交付周期缩短7-15天,极大提升产品开发及交付效率;在全国成立14家“三好发展中心”、1300余家服务站,为客户提供“好选、好买、好用、好卖、好服务”的五好价值,让客户买的放心、用的舒心、服务省心。团队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推动商用车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开发与整车销售突破团队
  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开发与整车销售突破团队,在燃料电池产品开发和推广项目上不断创新和突破。实现了核心系统自研,即燃料电池发动机和电堆自主研发,解决了氢能发动机“卡脖子”问题,并掌握了核心技术,搭建了自主的试验、验证能力和小批量生产能力,目前产品覆盖140kW~260kW行业主流功率段,相对于外购发动机,自研产品成本降低30%。整车技术研发方面,在整车动力匹配、控制策略、热管理、电驱动、电器架构等方面累计申请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60项,实现整车能耗降低10%。氢能市场突破方面,已形成从4.5吨轻卡到49吨牵引的全系列燃电商用车型谱,同时探索了新的商业化推广模式,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进氢能项目落地。在河北唐山成功交付了300辆氢能重卡,刷新全国范围内实际交付并运营的最大订单。在市场突破的同时,拉动生产、质量等部门氢能产品相关业务能力提升和经验累积。

   新能源核心技术突破及整车性能提升团队
  新能源核心技术突破及整车性能提升团队,聚焦电耗优化与BMS自主开发,围绕整车降电耗技术,通过全正向自主开发动力匹配、大功率电机、集成辅机、集成热管理等17项降电耗技术,实现全车型批产应用,牵引、自卸车细分市场降电耗20%以上,电耗水平领先行业5%,平均每年为客户节省1.5万元。团队历时18个月完成BMS应用层软件全栈自研,关键指标对标行业第一梯队,其中SOC估算误差控制在±5%内。该系统已实现小批量装车应用,其中单车最长里程超过2.5万公里,运行稳定。所开发技术未来可拓展应用到不同PACK,BMS供方,实现供应链资源优化整合。团队发表核心专利7项,参与制定企业标准2项。通过产研结合,推动电耗管理与BMS技术迭代,为行业提供可复用的技术方案。团队以数据为基、技术为核,在新能源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与降本增效的双重突破;随着技术迭代优化,与整车深度协同控制,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可提升新能源整车销量,扩大市场份额。

  新能源物流车数智化控制(NVH)技术联合研发团队
  新能源物流车数智化控制(NVH)技术联合研发团队,应对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正向开发全新产品智云新能源,2024年在销量、产品新能源等方面实现了大幅度提升,获得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技术方面开发应用集成热管理技术、2C超级快充、集成电机余热利用、首创的ICDC智能底盘域控制技术、L2级别智驾方案技术等新技术,实现整车高效安全运营,电池放电效率提升10%,2C超级快充技术充电速度可实现平均21分钟补能60%,充电40分钟即可充满,提升客户运营效率。从采购降本和技术降本两方面开展工作,梳理引进市场主流供应商,提升零部件可靠性同时降低成本;从零部件功能集成、配置优化、结构优化、产品升级及商务联合谈判等方面实现降重降本,完成整车10%降本目标。2024年销售车辆6493辆,同比增长2402%,市占率为5.5%,整体提升了3.9%。

  采购技术降本团队
  采购技术降本团队,积极响应公司“降本增效”号召,从设计优化、增值溢价、工艺优化、价值工程等维度开展降本,进行高毛利车型开发替代,联合采购推进动力总成、驾驶室总成等专项降本,全年降本14304元/车,提升公司产品综合市场竞争力。完成L2高级辅助驾驶、中央集中式电驱动桥、冗余线控底盘等新技术开发推广,实现技术引领、产品提升和客户及品牌价值增长。围绕配置、结构与材料优化、统型设计等开展技术降本,完成新能源四合一、新国标天行健等主销配置优化,单车技术降本3894元。针对出口多样化需求开展增值溢价设计,开发国产行驶记录仪、机械巡航及限速控制系统、4000L大气瓶等高价值选装,单车增值溢价3167元。通过资源整合,统型设计,开发X600015NG菁英版标载物流牵引、M3000S13NG经典版煤炭运输牵引等高毛利车型,车型替代盈利提升1183元。与采购、财务部门合作分析,推进汽配件降本,从产品开发、采购、生产到售后全生命周期发掘降本突破点,全面提升集团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