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汽车报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陕西汽车报

第03版 三版
第03版 三版:
2024 年度陕汽控股劳动模范事迹
发布时间:
字号

  赵臻洁,女,36岁,中共党员,本科,助理会计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高级业务经理。
  她敬业勤勉、甘于奉献,入职12年来,在业财融合领域深耕细作,通过构建费用分析模型、拓展自动化场景应用、优化财务流程等举措,激活共享平台在业财融合中的效能。她始终以共享服务为工作导向,带领团队保障企业全年23000单差旅服务,聚焦共享系统体验痛点,主导完成影像系统、审批流整合等7个项目,解决12个关键环节难题,将用户满意度提升至95%。主持生协采购价格全流程线上管理,打通代工定价系统与共享平台,实现价格自动核算与风险实时管控;整合待兑返利与正向销售数据,采用“蓝带红”模式助力返利兑现流程高效管理。多维构建差旅费用分析模型,主持搭建“1+N”商旅平台,优化10余项差旅规则,首次实现国际机票预订全流程线上化,提升企业差旅业务全流程精细化管控。自主建设RPA实现自动化8项应用场景,保障财务信息质量的同时,业务效率提升30%,是践行公司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巾帼标兵。



   王小龙,男,36岁,群众,本科,高级工程师,技术中心新能源汽车研究所所长。
  面对新能源轻卡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他凭借对创新的不懈追求及精益求精的精神,为企业新能源轻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致力新产品研发,快速开发高度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平台通用化率超95%,零部件精简5.4%,为产品迭代升级奠定基础;深耕新技术突破,先后攻克余热利用、智能补电、远程操控等二十余项关键技术,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开展整车能量流、自主集成热管理、整车可靠性等核心技术研究,实现整车能耗优于竞品3%~8%,PPM降幅超85%,大幅提升了产品核心竞争力。他全面践行大客户定制化协同开发机制,快速完成164项定制化需求开发,申报发明专利48项,固化设计规范10余项。产品上市后荣获新锐车型奖、最佳续航能力奖等数项荣誉;新产品销量累计突破8600辆,有力支持了“双轮驱动”战略落地。他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致力于新能源产品发展,为集团“2035战略”目标实现不懈奋斗。


   杨卓帆,男,38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汽车工程研究院新能源汽车研究所产品设计。
  他刻苦钻研、勇于攻坚、善于创新,紧密围绕新能源产品竞争力提升开展降电耗技术开发。他牵头公司新能源动力匹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深入研究新能源细分市场工况需求,带领团队完成钢厂、煤炭、城建、环卫等30余项细分场景调研与场景画像梳理。确定了细分市场电驱动路线,发布了新能源电驱规划,确定各细分市场最优功率及速比,实现最佳匹配。他深度分析新能源整车能量流分布,围绕先进控制算法开发、系统集成、精准标定等方向创新性提出协调式能量回收、变转速油泵、预见性控制等20余项先进降耗技术,其中行业独有技术7项,实现整车电耗领先行业5%,平均为客户年节省1.5万元,支持2024年新能源销量目标达成。他在技术攻关的同时,也注重技术保护与知识传承,工作期间发表论文4篇,专利5项,企业标准10项。他始终坚持技术创新、知识传承、团队培养,不断提升陕汽新能源团队技术水平及产品竞争力,助力整车销量持续提升。


   张鹏,男,45岁,中共党员,本科,助理工程师,销售公司销售支持部经理。
  他大胆创新,全面优化。首创“三个三分之一”资源管理模型,动态管控“本月”“次月”“第三月”资源。构建“订单报排制”,从源头控制无效排产,有效降低资金占用。通过“建立资源共享群”“固化调剂平台”“设定调剂岗位”等手段,加快资源流转速度。主持制定物流发运2024年招标方案。从源头防控风险,推进建立《最高额保证承诺函》机制,实现应签签署率100%,全年核查实物资源2986辆。在一系列措施调整下,2024年末库存较2023年末降幅45%,存销比降低50%,库存周转天数压缩10%。2024年90天内车辆实销率较2023年提升15%。2024年全年消化积压库存8026辆,积压车占比较2023年降幅达11%。超额完成整车物流降本指标,实现7%降幅,完成公司新增逾期管控目标。通过他与团队的一系列实际行动,实现资源管理体系重构,持续提升运营质量。

 
   王辉,男,37岁,中共党员,本科,冲压工技师,车身厂冲压车间E线二班班组长。
  他扎根一线,勇于创新,聚焦“四新”重要指示,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统筹完成冲压自动化线61个制件模具全周期调试与验证,整改问题360项,实现大型覆盖件质量合格率99.2%。主导完成X6000/X3000系列驾驶室8种侧围外板自动化落料工装优化,创新采用模块化定位方案,消除制件表面划伤与型变问题,减少白车身驾驶室腻子量98%,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以上,生产效率提升2.3倍。牵头推进“冲压自动化线节拍稳定性提升”重点项目,完成第一批30种制件程序及模式优化,综合节拍SPM达9次/min,产能提升70%,综合开动率≥95%,以智能制造赋能车身厂产能稳定输出。他带领班组设计完善冲压自动化线区域1500㎡的规划与布局,提升现场6S管理,创建了标杆线体。制定班组“5+2+6”培养计划,班组机器人操维工占比38%,机床操作工占比62%,多能工占比41%,冲压自动化线具备380件/时批产能力。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员工砥砺奋进,为推进企业新质发展贡献力量。



   吴杰,男,43岁,群众,大专,钳工技师,汽车装备制造厂装备车间模具钳工班班长。
  他凭借热爱和执着,坚守模具钳工岗位20年,以精湛技艺、敬业精神和创新思维,成为模具行业标杆。HD20项目中在班组内部实行双经理制,使12套模具制造过程中问题前移处理,返修率由38.7%降到8.7%,降成本10.7万元。在自动化线模具滑料机构改造中,总结出滑料板的“房檐式结构、埋焊式结构、防撞式结构”等作业标准2份,解决了39套模具的滑料不畅、卡料等质量问题,验证次数由4次减至1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机器人端拾器调试项目中,通过自制“模拟平台”分装、调整、演示改进,使装调时间由4小时缩短到1小时内,人员由5人降到2人。在外接热压模具项目中采用5种自制加长粗精钻头,进行阶梯式对钻,解决1.2米深孔钻削瓶颈问题,18套热压模生产周期缩短了30%,节约委外加工费26.3万元。通过现场工艺、加工方法、流程优化等改进,节约成本80余万元,为企业的工艺装备智能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权明,男,38岁,群众,大专,数控装调维修技师,陕西德信华臻零部件生产采供部设备维修班长。
  他勤于钻研,勇于创新,入职15年来,历经300余次设备搬迁调试的淬炼,深谙机械加工设备核心原理。在技术创新上,他主持完成10余次重大设备改造,获1项发明专利。面对老旧液压设备频发故障,他带领团队攻坚,设计电路、增设电气控制模块,使设备故障率降至1.3%,大幅提升设备使用率。制动蹄铆接机改造项目通过自动运行改造和保压控制,实现扭矩标准范围±0.5%的稳定性;FX6045卧式铣床自动运行改造,将双人操作简化为一人一键控制,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节省生产成本9万元/年。主导完成3条精益生产线重组和2条装配线的搬迁,累计节约成本50万元,组织项修10余台XH716D立式加工中心,节约维修费用20余万元。作为维修班长,他通过“现场指导+理论培训”模式,培育出10余名设备维修骨干,用匠心守护设备生命线,以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何宏远,男,39岁,群众,大专,钳工高级工,汉德车桥桥装配一厂装配钳工。
  他扎根麦李西沟十八载,用坚守诠释产业工人的责任担当。他秉持“零缺陷”准则,攻克桥箱一体、叉车桥等新产品装配难题,梳理问题184项,使装配周期缩短42%。主导的叉车桥挡圈回位不良改进方案提升装配效率75%;攻克桥箱主轴晃动技术难关,节约售后成本10万元。凭借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他在公司装配钳工技能比武中拔得头筹,更斩获宝鸡市“工匠杯”大赛二等奖。他主导20项工艺改善,累计降本20余万元。首创的叉车桥主减间隙打表方式获汉德车桥优秀改善一等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设备维修,修复气扳机31台,节约成本4万元。带出技能骨干2人,制作培训课件15个,培训77人次,解决装配问题42项,牵头攻关6项技术难题,推动团队整体技能跃升,为企业储备人才力量。他以匠心守初心,用实干担使命,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风采。



   王浩,男,35岁,群众,本科,中级会计师,新疆专用车运营总监。
  他于2012年新疆专用车初创之际加入团队,从基层成本会计到运营总监,在财务运营领域深耕13年。他带领15人跨职能团队完成预算管控、流程优化及业财融合体系建设,成功推动ERP、MES系统升级及数字化财务转型项目,建立动态成本监控模型,数据处理效率提升60%,年节约人力成本48万元。他秉持“数据驱动业务”理念,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组织效能,形成从战略制定到执行落地的全流程管控体系,在市场下行压力及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减亏2700万元。由他主持搭建的新疆专用车“生产-财务一体化管理平台”荣获新疆首批5G智能连接工厂;主持的厂区绿化中水改造项目节约绿化成本70万元,荣获经开区“节能降耗优秀项目”。近几年他所带领的团队获得多项荣誉称号,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