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陈超踏入陕汽淮南专用车大门,便与焊枪结下了不解之缘。
至今,他还清楚的记得那天车间里紧张的气氛就像拉满的弓弦……公司紧急承接了45辆陕北市场运油车订单,新客户提出了个性化需求,并要求25天完成交付,这比常规订单周期缩短了近14天。
面对紧迫的交货期,工友们进行了资源梳理和排产,发现最快也需要30天才能交付。面对客户的25天交付承诺,工友们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焦虑不安。这时,陈超挺身而出,声音坚定而有力地说:“这交货期,我来负责!”那一刻,他给工友们吃了一个定心丸。
备产期间,陈超在车间内忙碌穿梭,时而与工友们商讨下步操作方案,互相细心叮嘱、加油打气;时而认真检查设备,确保每一个环节万无一失。
在罐式车环缝焊接关键环节,焊缝成型不良成了一大难题。这时,陈超焦急的立即蹲下,目光仔细观察着焊缝,发现焊接过程有气孔。
面对问题,他不断尝试着不同焊接方式,调整着焊机参数,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27种参数组合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的微妙变化……即使焊花如同锋利的刀刃,在他的皮肤上留下了一道道细小的伤痕,也未能阻挡他不断尝试的勇气。
经过无数次失败推倒再重来的尝试与改进,陈超终于成功总结出“环焊打底+盖面焊接”模式,解决了焊缝成型不良问题,大幅提升了生产节拍。当第一块合格的焊件诞生时,整个车间瞬间沸腾起来。工友们都纷纷聚拢过来,用手抚摸着平整光滑、线条流畅的焊缝。
“太棒了!这焊件简直完美无瑕!”一位工友率先喊道,他的眼里闪烁着赞叹的光芒。
“看这焊缝,平整光滑,简直就是艺术品!”另一个工友仔细端详着焊件,语气中满是自豪。这次突破,还使探伤合格率跃升至97%,班组日均产能也能翻倍,真是一举两得。
这一刻,他们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更加坚信,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关键问题解决了,工友们都全身心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生产中……陈超休息地点也主动从家里搬到了公司宿舍,每日平均工作时长达14小时。他夜以继日的与工友们并肩作战,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按时完成了车辆交付。
当车辆按时交付的那一刻,客户的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客户兴奋地说:“真是太棒了!本来还担心车辆是否能够按时交付,但你们团队的效率与专业让我深感敬佩,这次合作不仅超出了预期,为你们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点赞”。
如今,陈超凭借着一把焊枪在工作岗位不断精益求精,十二年如一日一丝不苟,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公司工匠队伍核心骨干,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德文化”践行者的风采。
淮南专用车 朱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