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明几净的大教室,先进清晰的一体化智能黑板、简洁雅致的文化墙、处处有美丽的楼梯间,独具匠心的艺术长廊……“啧啧……这学校真是美啊…!”走进儿子的小学校,我不由得发出一声声感叹。进入教室后,更是惊讶于教室里面的智能教学系统、投影、液晶显示屏、饮水机、暖气,应有尽有,对比起我当年上学的学校,如今的学校真是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人性化了!
回想起90年代我上的小学,学校简陋而寒酸。小学学校并不大,统共也就一栋二层小楼,楼体侧面嵌入墙体的巨大祖国版图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学校仅有七个教室,每个年级就一个班,但对比起我的小伙伴们所在的其他小学来说,已经好太多了:学校是砖墙结构,教室有玻璃,操场有单双杠,音乐课老师会弹电子琴,夏天不用交麦子,冬天不用带煤球……
进入千禧年的中学时代,学校依旧简陋而单薄。仅有的教学楼是一栋三层小楼,斑驳的墙面,昏暗的教室,破旧的桌椅,挡不住的是我们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至今仍清晰记得教室里的水泥黑板、操场上的尘土飞扬、讲桌上的黑色录音机、老师的陕西方言,最后一排学生衣服上的白色粉笔末,以及被试卷上的油墨浸染到发黑的双手……
幸运的走进了重点高中,对比发现新学校的硬件设施完备且齐全。图书馆、微机室、广播室、实验室、大礼堂、篮球场、足球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教室里甚至还装上了电视。犹记得2005年,宽敞而温馨的教室里,柔和的阳光透过洁净的大玻璃窗,洒在了崭新的课桌上。春天的风夹杂着淡淡的槐花香,吹进了我心房,而夏日的光芒带着象牙塔的希望,最终照亮了追寻梦想的每一个身影。
走过独木桥,最后来到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底蕴的大学堂。二十年前,第一次走进这座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学府,我便被高大上的教学设备、优美的教育环境,完备的配套设施所惊叹。第一次见到双层的黑板,第一次看到智能教学设备,第一次感受幕布投影的上课方式,第一次进入阶梯教室,第一次体验塑胶跑道,第一次感受暖气,我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哪儿都充满了惊喜。
当岁月之水漫过心头,那些关于学校场景的记忆,那些关于学习的或喜或悲的片段,像老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回放。回想着在学校的点点滴滴,总有一种温暖和感动萦绕心间,当年的学校虽然简陋,但却始终藏“富”于学生。看如今这美丽雅致的校园,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从校园的变迁史中,我仿佛看到了美丽中国的明天,承载着教育强国希望与梦想的明天。
德银天下 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