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械臂缓缓启动,重达25斤的HX6系顶盖前外板被稳稳吸起,升至指定高度后,横向顺时针翻转150°,精准停住。加工人薛耀苏轻松拿起顶盖前外板,转身放置在工装上……完成任务的机械臂随即开始了下一轮工作。这正是车身厂仇阿朋牵头完成的创新成果——HD6系顶盖前外板自动取料翻转装置。
在装焊二车间F顶盖班,提到前外板总成生产工位,无人不竖起大拇指。创新前,加工人需要手动拿取和装配顶盖前外板,作业过程频繁弯腰,幅度大、次数多,极易导致肌肉拉伤,安全风险高,因此这一工位就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苦差事”。
作为车间主管,仇阿朋在一次巡检中注意到顶盖班的薛耀苏,在加工几个前外板后,总是扶着腰直起身子转几圈。他走上前去关切地问:“怎么了?”薛耀苏无奈地回答:“这活儿就是这样,需要不停地弯腰拿零件,时间一长,腰就受不了。要是能不弯腰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薛耀苏的话深深触动了仇阿朋,“如何让员工不弯腰”成了他心头挥之不去的念头。
“不弯腰,就得站着拿零件。”仇阿朋开始思考解决方案。他首先想到的是将零件框放在高台上,但这一想法与顶盖班组长胡文辉讨论时遇到了难题。“放在高台上是可以,但高度怎么定?太高了不好取,太低了还要弯腰。”胡文辉的疑问让仇阿朋陷入了沉思。
几天后,仇阿朋灵光一现:既然零件框无法放在高台上,何不让零件自动提升至员工能够站着拿取的高度?想到这里,他立即联系专业人员对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经过反复测试,方案被证明可行。
在仇阿朋牵头下,他与陕汽工匠韩子斐合作,设计并制作了顶盖前外板自动抓取装置。该装置通过自动吸附固定顶盖前外板,纵向搬运至指定位置,有效替代了人工拿取过程。在开发过程中,他们还发现员工在拿取顶盖前外板后,还需要原地翻转一圈,将其由外侧翻转至内侧。于是,他们在原设计基础上增加了横向顺时针翻转150°功能,进一步简化了操作流程。
顶盖前外板自动抓取装置的投入使用,不仅减少了员工弯腰次数,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消除了零件搬运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划痕、变形等质量问题,大幅提升了作业安全性。
“这个创新成果真是员工的福音!”站在HD6系前外板自动取料翻转装置前,胡文辉由衷赞叹。仇阿朋微笑着说:“让机械代替人力,将员工从重体力作业中解放出来,一直是分厂倡导的理念。我们的宗旨就是服务员工、服务生产,共同推动生产经营高质量发展。”
在陕汽“德文化”引领下,仇阿朋及其团队的创新成果不但精准解决了实际问题,彰显了时刻为员工着想的深切关怀,还降低了员工重体力劳动强度,提升了员工幸福感。
如今,在陕汽每一个创新成果的诞生,都是陕汽人创新路上的生动实践,成为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车身厂 朱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