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汽车报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陕西汽车报

毫厘之间铸就品质长城
发布时间:
字号
  指针偏移半格,可能就是质量事故的导火索,在晨光熹微的车间里,计量人用数据编织起质量的防护网。
    仪表盘上的“脉搏监测”
  在高温炙烤的涂装车间,王雪奎的指尖轻触压力表玻璃面,表盘内泛黄的机油痕迹引起他的警觉。“量程1.6MPa的表计,指针竟在零位抖动。”他掏出多功能过程校验仪,红色探针精准刺入压力接口。随着气泵加压,校验仪屏幕上的数字赫然显示:0.05MPa偏差-这相当于给蒸汽管道戴上了“隐形炸弹”。班组随即展开地毯式排查:在涂装线,发现某数显温控仪示值漂移3℃,经溯源发现热电阻接线氧化;在总装车间,气动扭力扳手的“咔嗒”声频率异常,拆解后发现内部棘轮磨损导致扭矩衰减12%......“仪表是生产的眼睛,数据失准就是蒙眼狂奔。”王雪奎边说边在问题设备上贴出橙色警示标,如同给危重病人挂上急诊号牌。
  扭力世界的“牛顿定律”
  “为什么航空螺栓要采用定值式扭力扳手?”
  “温度变化对预紧力有何影响?”在发动机装配工位,王雪奎突然抛出问题。新入职的小王盯着手中价值万元的数显扭矩仪,额头渗出细密汗珠,这是班组独创的“场景化考核”正在上演;悬架安装区,老师傅演示“三次回位法”校准手动扭力扳手的诀窍;工具柜前,众人围绕带温度补偿的智能扭力系统展开辩论,探讨如何消除环境变量干扰。“扭矩误差超1%,装配应力就会形成蝴蝶效应。”王雪奎师傅掏出随身携带的现场测量系统监督检查表,把车间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数据河流中的“永恒灯塔”
  当夕阳将车间的影子拉长,班组已完成87台仪表设备、45把扭力工具的深度“体检”。王雪奎的脚步仍未停歇,建立“双色标签”管理体系,绿色二维码标签实时更新校准数据,红色预警标签自动推送超期设备;在设备旁架起白板,用故障零件作教具,将抽象计量原理化为鲜活案例。
  计量人的世界里,他们用科技助力一线,用专业守护信念,每一次校准,每一次精准测量,都诠释着责任与坚持,陕汽计量人相信,只有“战”在一起,方能攻克难关。 
   质量管理部 康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