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我们伟大的党百余年奋进史上,“三线建设”波澜壮阔、影响深远,这是1964年到1980年间,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以国防科技工业交通为主的大规模基础建设。“三线建设”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业发展格局,“三线精神”更是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滋养初心、淬炼信心的强大力量源泉。
触摸历史,感受“三线精神”
2023年初冬,我有幸到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调研。从西安北站乘坐高铁,至成都东站转车,再去往攀枝花,全程1400余公里。北方已然很冷,而攀枝花却温暖如春,如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灿烂而耀眼。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位于攀枝花市花城新区。2010年初,博物馆启动筹建,2015年3月,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博物馆整个展陈由全国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三线建设的精神传承等七部分组成,共收集文物、文献史料2万余件(套),图片3万余张,口述历史视频120人,8000多分钟,全面展示和反映中国三线建设的历史全貌。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也是国内面积最大、展陈最全、藏品最多的三线主题博物馆。
“三线精神”承载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共和国领袖的雄心壮志,继承了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核,是我们党红色基因谱系的重要一环,续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篇章。”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副馆长张鸿春说。
走进历史,感受发展的底气
冬日的博物馆外广场上,游人络绎不绝。复建的火车站“渡口站”站台上,悬挂着红色标语“好人好马上三线”和停靠着的一台颜色斑驳的老旧内燃机车,展示着激情燃烧的岁月最开始的样子。由某军区捐赠的已退役废弃的坦克、战斗机、高射炮,静静地矗立着。
走进博物馆内,分列两层的五个展厅,共同织就着一幅宏伟壮丽的工业大建设画卷。柔和的灯光与灰暗的色调,营造着年代感,展现着那个年代战天斗地的必胜信心和火热激情。
以毛主席诗词名句为主题词,通过大量的“老物件”或模型、图片,详细介绍着每个历史深处的转折点。陈列的战斗机发动机、推土机虽然冰冷,但仍可让观众感受到那热火朝天的历史场景。“一比一”复建的会议室、卧室,住宿的“干打垒”和席篷房屋,虽然极致简陋,但身临其境如同穿越,真切感受着建设者们的艰苦与乐观。
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形势日益严峻复杂。1964年夏,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置身第一展厅,以“高天滚滚寒流急——三线建设的背景”为主题,从“三线建设决策和发动”“十三省区三线建设展开情况”两方面,仿佛带我们回到六十年前。
在第二展厅,“鲲鹏激浪从兹始”,以丰富的史料,讲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周恩来总理对“三线建设”的重要指示、邓小平同志视察“三线建设”等珍贵内容。
来到第三展厅,“三线建设”推动铁路、公路、重点项目建设依次展开。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建设的展陈介绍画面里,“两弹一星”专家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程开甲、彭桓武、郭永怀、王小谟等名字熠熠生辉,半身雕塑庄严肃穆。正是这些甘愿隐姓埋名的专家,胸怀报国之志,坚定了民族自信,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铭记历史,凝聚奋进力量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在博物馆里,每一件珍贵的“老物件”,都是历史的见证,散发着历久弥新的光芒,激励着后来人。
一辆黑色的轿车,静静地陈列在展厅内。这是1966年“三线建设”时期,周恩来送给渡口交通指挥部指挥长刘秉温的“雪佛莱”轿车。它是美国雪佛兰1954年款BelAir四门轿车,曾经是周恩来总理的座车。
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非常关心攀枝花建设。在一次听取攀枝花领导顾秀(当时铁五师师长)汇报工作时,了解到刘秉温骑自行车上下班,便将自己的车赠送给他。刘秉温曾任延安县县长、县委副书记,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模范县长”和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1964年调西南组建渡口市交通指挥部。
周恩来总理送给刘秉温的雪佛莱轿车,反映了“三线建设”时期中央领导人对攀枝花建设的关心和关怀。当年的攀枝花只是金沙江边的一个小村落,建设者们初期“白天杠杠压,晚上压杠杠”“三个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工作艰辛,条件艰苦。正是中央领导的关心、关怀和建设者们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斗,才有了现在日新月异的攀枝花,才有了“三线建设”的丰硕成果,才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强大的工业基础。
走出博物馆,回望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依旧心潮澎湃。在大西南,从1965年“七户人家一棵树”、人烟稀少的攀枝花,到建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独立自主完成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建设项目——攀枝花钢铁基地。在大西北,从1968年北京的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人烟稀少的宝鸡岐山麦李西沟,到建成我国第一座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生产基地——陕西汽车制造厂,这些“三线建设”时期诞生的企业、鲜活的故事,都是“三线精神”的创造者、传承者。
心有所向,方能远行。如今的陕汽,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全系列商用车制造企业,年产值超过千亿元,产品远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陕汽诞生于“三线建设”,而陕汽人从“三线精神”中不断汲取发展的强大信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车架厂 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