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汽车报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陕西汽车报

540秒到210秒的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
字号


  创新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李鹏涛蹲在A5工位旁,指腹摩挲着空压机总成边缘油渍,目光在吊装轨道与地面间来回丈量。
   剖析问题 大胆探索
  “班长,你最近咋了?总盯着空压机发呆。”
  “想做个吊装工具,消除瓶颈工序,减轻作业强度。”
  “就是,咱们现在电车订单多,提升效率才是关键。”
  “你召集一下员工,开个短会,有初步想法再报车间。”
  在汽车总装配厂生产线上,A5工位的空压机总成重达45KG,一直缺乏合适的吊装工装,仅靠人力抬装作业,单车耗时540秒,不但存在装配困难、无法满足流水线节拍问题,而且还对员工体能提出巨大挑战,配合不当还会引发物体击打安全隐患。
  为满足生产节拍,减轻员工作业强度,班长李鹏涛迅速行动,组织班组成员针对这一瓶颈工序展开激烈讨论。经过多轮探讨与现场模拟,他们锁定了问题关键,围绕操作步骤,从实践和装配技巧出发,结合空压机本体结构、周边设备设施及现场作业布局,开始了自主制作空压机专用吊装装置。
    创新成果 成功应用
  思路确定后,李鹏涛团队提出了通过优化连接板设计厚度,采用螺栓、垫套隔离固定,两端各安装一个吊环的设计方案,在连接板上贴上隔热棉,防止吊装空压机移位,经过2个月的不懈努力,空压机专用吊装装置完成制作。
  使用后,由原来4个人作业减为2人作业,降低了人员成本,装配单车耗时由540秒降至210秒,满足了流水线生产节拍,提高了空压机装配效率。
  这一创新成果的诞生,能实现新能源所有车型空压机装配,解决了班组生产瓶颈工序,降低了安全风险,年改善收益达14万元。
  “牛啊!李鹏涛,解决了大问题。”总装三车间员工都向李鹏涛竖起了大拇指。
  李鹏涛说:“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齐心协力,一块想办法搞创新提效率的结果。”
  李鹏涛的创新故事,从“灵感一现”到“潜心研究”,从“大胆探索”到“成功应用”,就是无惧困难,向“新”而行,践行公司“以客户为中心”宗旨的生动写照。
  汽车总装配厂 张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