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车女工正在调运作业
走进车身厂冲压车间,映入眼帘的是成排巍然矗立的冲压机床,轰鸣声如雄狮低吼震荡着整个厂房。在这钢铁巨兽群的上空,天车工以天车为翼,用精准如绣的吊装技艺,演绎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职业华章。
在离地十余米的高空,天车工姐妹们驾驭着载重数十吨的起重机,36吨的模具在她们手中宛若灵蝶般轻盈起舞。这看似行云流水的“空中芭蕾”,背后凝结的是数以万次的吊装训练。
记得十七年前初入车间时,我仰望着悬于半空的天车操作室,仿佛看见云端漫步的仙子。班长当时郑重叮嘱:“天车是冰冷的钢铁,但吊装安全需要滚烫的责任心。”为真正驾驭这个“钢铁伙伴”,我经历了长达数月的刻苦训练:从辨识操作按钮的功能,到形成各种指挥手势的肌肉记忆;从掌握钢丝绳的承载状态判断,到熟记安全操作规程。这种将规范刻进本能的训练,让我“笃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分厂倡导终身学习、全员学习、指导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通过“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提升员工协同合作、持续创新的能力,进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这片机械丛林中,天车工的心要像游标卡尺般精准,手要像数控机床般稳定。当我们置身于离地十余米的密闭操作室,需要同时协调多个操作手柄,双眼既要紧盯指挥员的手势,又要通过观察窗校准吊物位置。这种"眼观六路、手控八方"的作业状态,既是对专业技能的考验,更是对职业素养的锤炼。我们常说,安全帽里藏着四道金箍:心要细、决策准、胆要大、技要高。这十二字真言,是守护车间平安的定海神针。也是工作学习化的最生动的诠释。
当车间迎来智能化改造时,新型遥控天车的投入使用曾让姐妹们心生忐忑。面对完全颠覆的操作方式,设备员安央红第一个站了出来。“姐妹们,公司给了我们最新型的设备,就不怕我们吃不透。物流班组是我们的工作‘小家’,只要‘小家’凝心聚力,就不怕辜负分厂‘大家’对我们的期待。”这位总是笑眼弯弯的姑娘,用休息时间研读技术手册,用下班后的数百次演练将操作手册化为肌肉记忆,又手把手将经验传授给每位姐妹。记得她俏皮地说:“这可是能抵千军万马的‘豪车’,咱们要开就开得漂漂亮亮!”正是这种矢志钻研的劲头,让我们创造了新型设备“零失误”的运行记录;这种敢于突破的勇气,是“笃学”最生动的注脚,我们学习中提升自身能力,助力企业发展。
从笨重的劳保鞋到透气轻便的新款工装,从高空驾驶室到智能遥控器,我们见证的不仅是设备迭代,更是车身厂大家庭对员工的温情守护。在这里,老中青三代女工薪火相传:老师傅的皱纹里镌刻着三十载安全记录,中年骨干的工装见证着百余次技术革新,而新生代的眼眸中跃动着智能制造的曙光。当我们俯瞰自动化生产线时,更深刻体会到:个人的成长轨迹早已与企业的发展年轮紧密交织。那些在操作台前淬炼的工匠精神,那些在技术革新中升华的职业信仰,终将汇聚成企业前行的澎湃动力。
车身厂 陆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