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汽车报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陕西汽车报

重卡工匠砥砺行 智造之光耀新程
发布时间:
字号


   狄长涛(左)指导管线验证人员动力电池分装注意事项
  
  多年来,陕汽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围绕企业战略、重点项目深化高技能人才培育,评先树优、以赛促干、创新创造多措并举,养才育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得益于企业与职工同心同向,共同发展,扎根陕汽十八年的狄长涛已经成长为“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优秀裁判员”“陕西产业工匠人才”,成为新时代陕西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狄长涛创新工作室”作为陕西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集设计、工艺、质量、装调、制造为一体,为陕汽新产品精细化验证,零部件快速制造贡献了卓越力量,为行业创新转型点亮探索之光。
    匠心破局,攻坚克难攀高峰
  从踏入汽车制造领域的那一刻起,狄长涛就将提升自身技能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十八年来,他心无旁骛,始终坚守在验证技能一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X6000平台产品研发初期,行驶异响问题影响产品品质,狄长涛带领攻坚小组首创异响阻断法,成功识别排除31处顽固异响点,优化改进17种主要零部件,车内噪音分贝大幅降低,异响验证解决效率提升到85%以上,为行业解决此类难题开辟了新路径。针对试制车辆行驶跑偏问题,他建立全过程控制体系,运用三段式控制法,彻底解决难点,为商用车产品开发验证提供新模式。某重点车型试制,时间紧、任务重、装配工艺难度大,他提出“模块化”装配工艺方案,设计开发十余种分装工装,试制效率提升4倍以上,助力竞标样车荣获第一名。
   薪火相传,培育精英铸团队
  狄长涛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强大才能推动技术进步。他传承技艺、弘扬创新,主动建立完善的装调工艺技术培训体系。
  他精心开发汽车装调、快速成型、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等26份培训课件,累计培训1100余人次,有效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创新教学模式,搭建管线路教学台架、新能源测试台架,将复杂理论形象化,累计教学300余人次,大幅提高实操培训质量。坚持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赛促干的人才培养理念,带领团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工作室成员荣获国家级荣誉2项,培养出陕西省技术能手1名、省机冶建材系统技术能手3名,在省一类、二类技能大赛中多人获奖,为企业打造了一支懂技术、有技能、善创新、勇作为的复合型试制验证队伍。
   智创硕果,驱动效益新增长
  在创新的道路上,狄长涛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狄长涛创新工作室积极响应“四新”重要指示精神,累计申报创新项目179项,改善提案123项,获得专利8项,实现3项核心技术突破,成果全部应用于公司主销车型和160余款新开发产品,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5000万元。
  他独创的异形曲面切片式冲压模具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10余款新开发白车身自制项目,缩短开发周期75%,节约费用1500余万元;首次开发的驾驶室插板式两用工装工艺,使定位精度大幅提升,装焊效率提升80%以上。
  新能源重卡领域,他带领团队建立基于整车环境的新能源电控系统测试台架,实现新能源样车电器电控联调工作前置,提前暴露电器问题,新能源产品电器调试效率提升50%以上,单车装调时间降低123小时,实现新能源汽车试制测试的重大突破。
   勇拓新域,智能制造启新程
  面对智能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狄长涛积极参加工匠人才综合实力提升培训课程,学习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新能源等前沿技术,不断丰富知识储备。他受邀编制《中国汽车行业技能人员能力水平评价与鉴定汽车整车装调(商用车)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行业发展及专项能力评价体系建设贡献力量,被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授予“评价规范建设的技术专家”。主持开发“试制管理系统”,实现试制业务全流程信息化覆盖及大数据平台看板管理,为智能试制能力突破奠定基础,推动新时期研发工作高质量开展。
  狄长涛以对汽车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用实际行动诠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他的引领下,会有更多的产业工人投身创新实践,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新质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汽车工程 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