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陕汽要闻 >

专题报道

人才与平台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4/12/23
字号

记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王航

获得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的王航回顾比赛,欣喜自己代表企业代表陕西获得好成绩的同时,也感慨于紧跟技术发展前沿的赛程设置。他参与的汽车维修工(智能网联新能源方向)是首次纳入职工职业技能“国赛”,比赛不仅考核传统车辆维修的组装、故障排除能力,还测试数字技能水平,要会编程,熟悉车联网、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等新技术。

跨度极大的考核范围背后,是对真实研发、应用场景的需求再现,王航认为,“无论是设备安装调试、软硬件故障排除,还是让自动驾驶系统建图并完成任务,或者是完成多项自动驾驶任务的开发调试,都是要保证自动驾驶车辆的软硬件契合,在数据的驱动下真正跑起来,从设计图或者软件上‘走’下来。”


2021年加入陕汽的王航并不是行业新兵,但陕汽的入职培训仍然令他印象深刻:“要先熟悉总装车间、喷涂车间等一线基础岗位,打螺丝、干涂装之后,才能正式就职技术岗位。通过这一套培训,对基础的产品、生产的了解有很大帮助。作为开发人员,我们应该也必须了解基础产线的真实需求,然后才能把用户需求落实在产品上。”

作为一名自动驾驶工程师,王航参加工作后专注于自动驾驶及高级辅助驾驶领域,他负责的L4级高精定位系统研发,实现了固定区域厘米级定位;负责的某车型L4级自动驾驶系统研发落地,通过了项目验收;参与过自动驾驶磐石工具链开发;负责的量产L2级辅助驾驶纵向功能开发,已完成算法及模型验证。

王航就职的德创未来是陕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新”重要指示,围绕商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轻量化”开展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孵化、产业集聚的创新中心平台公司。在王航眼中,在德创未来工作是一场“双向奔赴”,因为“德创未来在辅助驾驶全栈自研方面的布局非常超前,也是国内商用车厂少有的。企业提前布局,为之后自动驾驶在商用车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也比较幸运,能够参与这个事业。很感谢公司提供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参与国家级的赛事。”

背靠陕汽的德创未来,拥有国内第一张L4级重卡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在自动驾驶的感知、定位、规划和控制等模块的自研方面具备先发优势;国内最早的智能网联商用车平台-天行健车联网,有力的支撑着德创未来数据传输、数据采集与标注等方面,形成数据和算法的全闭环;与研发单元比邻而居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同设计、同验证、同攻关”供应链团队,为产品从蓝图到量产提供全方位的产业链协同支撑。

幸运的背后是激情燃烧的付出,作为创新型公司,德创未来基于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核心技术的深厚积累,承诺具备测试即运营的正反馈闭环能力。开拓无人占领的高地的同时,也意味着要面对无法预知的困难,站在困难面前的,就是王航这样的研发人员。他们奔赴一线,紧跟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调试、再到客户运营的全过程。王航经历过持续一周凌晨4点钟上岗就位解决客户问题,也经历过沙漠戈壁、严寒酷暑调车的考验,这种时候,“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宗旨总是激励着王航,让他继续面对、继续向前。

在陕汽工作的时间里,王航参与过智慧港口、智控专线等场景的开发与商业化运营,体验过研发-试产-批产不同环节的困难,感受过自动驾驶硬件、软件、算法、数据不同技术岗位的困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在国家级竞技平台上的力压群雄、勇夺桂冠,是他个人格物精技、敬业博学的成绩,也得益于企业勇于开拓、砥砺创新的平台托举。

记者手记:众所周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化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两条主线。无论是能源动力系统硬件产品的生产制造,还是感知决策系统的落地应用,最终都需要与产品车融为一体并发挥价值。能够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带头作用的“链主”企业和众多“小微创新”企业,而企业的基石,则是如王航一样兼具敬业奉献、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创新型人才领军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              

本报记者 陈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