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车身厂深入推进企业文化落地,将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家文化”凝聚发展合力,以党建引领激发创新活力,走出了一条文化赋能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党建领航:让红色基因融入生产血脉
“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分厂将党的领导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通过“三会一课”常态化、主题党日特色化、支部共建实效化,构建起“党建+文化+生产”的融合机制。走进岐山麦李西沟,青年员工们在陕汽开始创业的地方深刻理解“老三线精神”的传承,和“把一切献给党”的赤诚,让红色文化真正转化为推动生产的行动自觉。
在生产车间,“党员亮身份”活动让鲜红的党员徽章成为最醒目的标志。“老王,咱们党员突击队必须啃下这生产线的硬骨头!”这样的对话时常在车间响起。通过组建党员攻关团队、设立党员示范岗,分厂党员带头攻克40余项生产瓶颈问题,在冲压自动化改造、焊接工艺优化等关键环节发挥先锋作用。
文化聚力:让创新基因激活发展动能
“小牛,你这个自动化焊接站的创新,让咱的劳动强度降低了40%!”车身厂创新成果分享会上,这样的赞许已成常态。分厂将文化建设落实到技术创新的每个环节,通过打造六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团队)、设立“金点子”奖励机制,授予“创新之星”“创新达人”荣誉激励,形成“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的文化生态。
文化引领下的技术革新成效显著:冲压自动化线批量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涂装工艺节拍优化突破行业平均水平,数字化改造让生产数据实时可视化。2024年,全厂员工累计完成创新改善项目150余项,19项技术专利获得授权,产生经济效益280余万元,文化滋养出的创新成果,正转化为市场竞争的硬核实力。“现在不仅有物质奖励,创新成果还会被命名展示,这是比奖金更珍贵的荣誉。”青年高级技师小李的话,道出了文化赋能创新的深层价值。
家文化暖心:让人文温度凝聚发展合力
“孩子入学问题解决了,我能更安心投入工作。”车身厂员工小刘的感慨,折射出“家文化”建设的温度。分厂将“为员工构建快乐大家庭”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落脚点,从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等常态化关怀,到组织“家年华”文艺汇演、七夕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再到邀请中医专家开展健康体检、困难职工帮扶,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员工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车身厂文化广场,“员工荣誉墙”“年度重点工作看板”并列展示。“我们希望每个员工都能在企业找到归属感”,通过技能大赛、多能工培养和师徒结对等活动,分厂既关注员工的职业成长,也重视精神需求的满足。“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员工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团队凝聚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效能。
文化赋能:让精神力量驱动新质发展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车身厂文化建设深度融入发展肌理:优化的生产流程让交付周期缩短25%,提升的质量水平让客户满意度达98%,分厂涌现出大国工匠人才1人,三秦工匠2人,省级技术状元3名,企业工匠7名。创新的文化生态培育成果不仅体现在数据中,更凝聚成企业应对市场挑战的韧性。
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车身厂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实践证明:当企业文化与战略落地同频共振,与员工需求深度契合,就能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从“老三线”精神到新时代创新文化,车身厂的探索印证了——文化软实力是企业硬发展的核心支撑,唯有以文化人、以文铸魂,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车身厂 朱鹏飞